【青春中国】时代向前 青年向上!
由于经济虚拟化,华尔街的利益终成为美国至上的国家利益,而美国的实体经不断被打压,投资和制造业岗位不断外流,从前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如汽车城底特律,钢铁城匹斯堡,西部矿山油井等等,如今一个个衰落成几近鬼城,好不令人感叹。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中国建成金融强国、扮演全球银行 国际货币发行国某种意义上扮演着借短贷长的地区银行或全球银行功能。因此石油的美元计价制度是纯粹信用本位制度下美元霸权的第一大支柱。
(2)中国经济金融成功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在岸以国债市场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具有了足够的广度、深度和流动性。政府的国际公信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美国的黄金储量是有限的,美元的持续扩张使35美元一盎司黄金的金汇兑制度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努力维持高于对外负债成本的经济增长率和税收增长率。中国、印度、韩国、土耳其和印尼五国的GDP占比则从1980年的6.7%上升到2011年的24.33%。
后者则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这时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激进释放人民币资产海外供给的后期阶段,境外人民币的投放转变为境外资产与负债的同步积累。这个时候,欧洲就象三国中的蜀国,最好的策略是拉东吴下水,联吴抗魏,消去自己的祸害。
美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但其经济总量中70%是金融等服务业贡献,成为不折不扣的金融国家和虚拟经济体,这与中国、德国等相比,水分实在太大。这样一种不道德、掠夺式的经济在伤害世界其他国家的同时,最终把美国自己也害惨了。他们实际上建构了一种币缘政治学,而依我在一旁的观察,币缘政治学比地缘政治学也许更能解释当今国际上的风云变幻、大国博弈。从去年到今年,有许多人鼓噪要用股市来玩超级去杠杆、刺激中国经济。
这刺激在当前中国经济下滑的时期,实在太诱人了。其结果:实体经济一飞冲天、赶英超美。
SDR当然也不是黄金,但在金本位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相继崩溃之后,SDR是黄金的最接近的替代物,是国际公认的超主权储备货币,人称纸黄金。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橫亘于前的三大困难:产能过剩、债务过多以及泡沫严重。中国当然还可以顺势依靠强大的人民币去向全世界发国债、发地方债、发企业债,最终吸引全球资金进入,象美国那样大量的大玩虚拟经济,让股市、债市、期市一齐繁荣,让金融的繁荣来刺激中国经济增长。说白了,中国人除了依靠实体经济辛辛苦苦地进行财富创造,还可以用钱生钱、甚至依靠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获得印钞收益。
何以如此?当人民币越来越强势、越来越值得信赖时,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将会转用人民币来记价和结算,如此光结算一项产生的收益就非常可观。美国享受到的由美元霸权所带来的虚拟经济的好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同样,当日本成为新的国际制造中心时,日元也成了国际货币,东京则成了国际金融中心。此外,中国还是世界第一渔业大国、第一养禽业大国、第一肉类生产大国,第一蔬菜生产大国。
战略出招,很多时候并不在方向,而是时机与步骤。今天的中国犹如一个花季少年,当一条贪婪、吸血的金融帝国主义道路摆在眼前时,也难免春心萌动。
美欧相争中国得利,但中国得利可以,却需不要昏了头为他人所用。在美国,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华尔街用了20年,终于教会了美国清教徒的后代使用消费信贷,而当初清教徒的传统文化是坚决反对寅吃卯粮的。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从全盘思虑的战略高度,人民币加入SDR不妨从战术上重视之,至于人民币国际化、金融自由化之类的虚拟经济道路,当前还是在战略上藐视的比较好。欧元权重减得最多,将近7点。如果是这样,那当然是一件好事。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与《人民日报》一起欢呼: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里程碑时刻,意味着人民币已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但如果中国的少年人被虚拟经济红利所魅惑,一头钻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自由化的陷阱里,一者我们会分散精力、忽略实体经济的突围,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或被老练的国际金融资本所袭,并成为美国金融美国主义的最新受害者——说美国金融帝国主义非道德判断,而是利益所然。如果中国继续潜心实体经济,保持发展速度,那么到2025年,中国建筑资产规模将达到惊人的97万亿美元,比美国的45万亿美元高出一倍多,同时也高于美国、日本、印度和德国四个国家的总和同,这才是中国国力完全释放的光华时间。
(如下图所示)从不同国家权重的变化可以看出,人民币入SDR,占近11个点的权重中,美国的权重几乎没有变化。这是我们不可不格外警惕的一件事。
201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接近4万亿美元,与改革开放初期微不足道的不到200亿美元的外贸总额相比惊人地增长了230倍,首次超过了美国,并持续保持世界第一。何必舍中国本土实体经济潜力而取金融险途呢? 很显然,时间在中国这一边。
但也未必,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因为加入了SDR,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我们不得不花费更大的力气、付出更大的代价。还有一点就是,当下,中国经济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考验和挑战。
当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和自由化,一旦人民币与美元自由兑换,中国试图维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那么中国的货币政策就不得不随着美国的货币政策走。战后的美国,曾经是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和最大的实体经济,但因为美元霸权,近30年来美国经济转为金融和服务业为主。当美国成为新的国际制造业中心,美元就成了新的国际货币,后来更超越英国成为全球货币霸主,纽约当然也就顺势成了新的国际金融中心。美国人可以用美元主导的虚拟经济方式来赚快钱,谁还有兴趣和耐性去辛辛苦苦地地从事实体经济?对于这一点,如果你缺乏感受,那我推荐你去看一下好莱坞经典财经电影《华尔街:金钱永不眠》,那里面父子俩的对话精彩极了,你可以看到实体经济思维和虚拟经济思维是如何的截然对立、水火不容。
这里面释放出来的信号是非常清晰的:美国既不积极也未鼓励让中国加入SDR,更没有给中国让路,主要是欧系货币宁肯出让利益也要拉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美国本应顺其自然、承认世界经济的新格局,但无奈美国已经从美元霸权的虚拟经济中吸血已久,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鬼魔习惯早已养成,故实在无法接受经济大潮自然变化所带来的冲击,于是不得不运用包括战争在内的各种手段,不遗余力地来维护美元的强势地位,以避免大量货币资本从美国进入欧洲,从而令高度依赖虚拟经济的美国走向崩溃,美国每年7000亿美元的军费有多少是用在维护美元霸权上面的,美国战略家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
中国的实体经济面临困难,而且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才不到55%,中国虽然在实体经济方面进步很大,看起来体量也很大,但以中国的人口总量,其实发展空间还有很大。为什么这么说?观察过去数百年的风云变幻,你会看到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必然伴随着其实体经济的崛起而成为国际货币。
但眼下,传统三大增长动力人口红利、出口红利、楼市红利已经消失或消退。2014年,中国有100家企业入选财富世界500强,在全球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则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前文已述,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中国金融的兴盛是大趋势,无人能够阻挡,故战略导向不容怀疑,但眼下是否是合适的时机则值得怀疑。随着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资本的对外开放进程将加速,从而给中国带来一些现实的好处以及不少很有想象力、诱惑力的好处,我姑且把它称之为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开放的虚拟经济红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逐渐转向了华尔街利益集团,继而偏离了其清教徒建国的信仰与道德基础。由于经济虚拟化,华尔街的利益终成为美国至上的国家利益,而美国的实体经不断被打压,投资和制造业岗位不断外流,从前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如汽车城底特律,钢铁城匹斯堡,西部矿山油井等等,如今一个个衰落成几近鬼城,好不令人感叹。
步子迈得过快是否符合中国的最高国家利益,就更是值得三思。什么叫大趋势?这就是大趋势,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从这样的角度,人民币加入SDR当然是实至名归,而没有人民币的SDR其实根本谈不上是真正的全球SDR。
当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镑成了全球第一个国际货币,伦敦成了国际金融中心。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就是:聚精会神搞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
这当然又为人民币加快国际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但另一种说法也是有道理的,没有人民币的加入SDR就会边缘化,所以人民币加入SDR其实也是国际财富俱乐部的需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